圖/大陸熊貓坐熊貓飛機/美聯社
 文/陳志東

2003年4月7日,中國大陸的4歲公熊貓樂樂,跟2歲的母熊貓ㄚㄚ,兩隻熊貓手牽手,搭上畫有熊貓大頭的FedEx聯邦快遞專機。牠們不是像電視廣告中的珍妮一樣,要被FedEx綁架去當快遞專員﹔他們是要前往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Memphis)動物園,在那邊住10年,除了擔任親善大使,更要用精子與卵子,負起生態保育重任。(圖/大陸熊貓坐熊貓飛機/美聯社)

熊貓出國,中國大陸新華社網站中,有著許多稱頌文章與報導,也詳細說明運送過程的細心。例如「這兩隻大熊貓不僅擔負著繁衍後代的重任,也將成為聯繫中美兩國人民友好的紐帶」、「在美國生活10年期間,中美專家將共同開展對熊貓的專題研究」、「熊貓的航空食譜非常精緻,主食是專門由家鄉帶來的竹子,喝的是精心挑選的礦泉水,飯後甜點是美味的蛇果,還有新鮮的胡蘿蔔」……等等。資料來源:新華網

在這些說法之外,大陸文匯報也代大家提問一些擔憂,例如「贈租大熊貓會不會影響生長」、「大熊貓保育的相關問題」等等,並大幅引用「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副主任」張貴權說法,最後得到非常正面的結論,如「在世界野生瀕危保護名單上,大熊貓生理的特殊性,無疑是首席嘉賓,但相信隨著人類保護動物意識的增強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大熊貓完全能夠擺脫瀕危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了」。資料來源:新華網

這種報導,讓人充滿希望,滿心歡喜,滿臉笑容,滿腦子都是熊貓的可愛模樣。



不過,美聯社新聞圖片網站中,前陣子出現的熊貓照片裡的圖說提到,「For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lending pandas out to zoos around the world, charging fees of up to $1.2 million annually and spending the revenues on research, breeding and protection in the wild. The practice has not been without controversy. Critics have complained in the past that the "rent-a-panda" operation made big profits for some zoos without boosting efforts to save wild pandas.」(圖/動物背後的商業利益與動物辛酸/美聯社近期內登出的動物照片,以下同。)

由於這觀點實在重要,不妨我們把他翻譯一下:「多年以來,中國政府不斷把熊貓外租到世界各國動物園,並索取最高每年120萬美金的費用,再將這些收入用於研究、繁殖,與保護野外的熊貓。這政策總是被批評。評論家指出,在過去,這種『租熊貓』的運作方式,只能為部分動物園帶來極大的利潤,卻未能促使他們對野外熊貓的拯救投入更多努力」。

為什麼美聯社這樣講?熊貓能為動物園帶來多少利潤?

在胡桃木出版的「新動物園(The Modern Ark)」一書中,作者「薇琪˙柯羅珂(Vicki Croke)」提到,「1987到1988年間,美國聖地牙哥借到熊貓來展示200天,那段期間,動物園參觀人數增加了1/3,達到300萬人,估計淨賺450萬美元。1988年,兩隻熊貓到托利多動物園停留5個月,並為這個城市帶來將近6千萬美元的營收」。

亦即,單是門票收入與周邊商品利益,如熊貓T-Shirt、茶杯、文具等等,動物園利潤就已十分驚人,更遑論在學術上的功成名就與地位。只是,熊貓快樂嗎?這樣長途奔波會加速他們死亡嗎?這真的對野外生態保育有很大貢獻嗎?大陸會不會抓原本快樂的野外的熊貓來租人呢?這些問題,新動物園一書中有很多的報告,我們不再探討,況且,台灣沒有租過熊貓,我們無權評估,也無意評論,今天,只是想藉這事件,來探討台灣租無尾熊、買企鵝,以及海生館買小白鯨的行為。



無尾熊的身價沒有熊貓高,台北市立動物園要付出的,僅是每年新台幣100萬、連續付5年,美其名為「顧問費」,其實就是租金﹔此外,還要加上澳洲專家來台協助、尤佳利樹葉運送等等費用,估計每年大約數百萬。至於企鵝則是買來的,每隻企鵝依品種不同而有身價不同,大約是數十萬元台幣。

少少的投資,卻為動物園帶來每年近500萬人次的門票收益,周邊商品利潤與商家收入更是驚人,儘管身價不如熊貓,帶來的利潤卻毫不遜色。

這些利潤,我們的動物園用到哪裡去了?有用來回饋無尾熊生態保育,或是回饋到本土物種保育上嗎?我們不清楚。動物園進口珍貴稀有動物,台灣親子們因此有了更多笑容,但我們有因此得到更多生態保育知識嗎?動物園的重點功能,就在教育、休閒與保育,我們動物園,做到了多少?



長官來訪,動物園一定可以捧出厚厚績效,但是,遊客去完動物園回到家中,自覺得到多少,這才該是評估依據。野外物種的復育如何,才該是評估依據。

台北市立動物園現有動物3百多種、2千多隻,每年可以養死超過200隻,10年養死2千多隻,甚至可以把白色北極熊養成黑色、讓其任由皮膚病折磨、痛苦至死。2千多隻動物,動物園編制內獸醫僅有4人,還每年不斷計劃進口更多更新奇的動物,為的是什麼?是為了動物生存權與保育嗎?還是為了商業利潤與學術地位?

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這個國立的教育機構,發包給民營單位BOT,原本就多有可議,而為了包裝良好的保育與教育功能,這個民營機構,費盡千辛萬苦引進野外抓來的小白鯨,結果,進來不久,接連死兩隻,海生館沒有受到譴責,沒有自我檢討,卻還能歸罪於出產國、歸罪廠商,並利用媒體號召全民同悲,讓大家看不到引進稀有動物背後的商業動機與專業缺乏。



與海豚同游、撫摸海豚,是許多小孩的夢想。為了賺這種錢,廠商積極引進海豚,沒有人工培育的二代豚,就到野外抓。這些海豚,這些小白鯨、這些無尾熊與北極熊背後的辛酸,我們是否也看到了?動物園裡有多少動物有著「重覆行為」的類精神病症狀,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嗎?

動物園與各種生物博物館,是親子的歡樂天堂,歡樂之餘,也希望大家多問問:要提供給我們什麼生態知識,要提供給野外保育什麼資助,要提供給動物什麼對待,這些種種,給了多少?也唯有我們這樣追問,這樣施壓,歡笑背後的動物虐待,才能得到最起碼的平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