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 15. ] 在收看 Hour of Power by Robert A. Schuller 時,非常感動於 Antony 的故事:

 Antony 是一個農夫,但他其實很有傳道的負擔但也許因為年紀、機會或責任的關係,他沒有辦法於完成這個夢想,但是他不斷地禱告,他樂意奉上他自己的兒子,成為他人的祝福。

於是他寄望他的兒子 Henry 可以為主做工,成為一個牧師。但 Henry 因為生長背景和性格,和父親一樣非常喜愛農事,享受上帝賜予他獨有的個性、環境,享受與土地、與人連結這樣的工作;而  Antony 的妻子也早已過了生育的年齡,眼前的一切、條件的有限讓他們一家看來,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就這個心願了。

帶著盼望,他們等待上帝用不同的方式,來成就祂自己的美意;他們擁有的,就是信心(相信事會以上帝的方式成就)與順服(無論結果如何,都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最後 Antony 的妻子真的再懷孕了,而且是個男孩!上帝在有限的人、事、環境裡,用祂無限的能力成就這接近不可能的一切。靠著神, Antony 走出自己一條路,Henry 亦然,成就,是上帝親自實現的美意!

祂對你也是有計畫的,祂也會幫助你走出自己一條路!Walking in Your Own Shoes! 那是祂和你一起同工而成就的,缺一不可!



[ 08. 16. ] 在布永康牧師的佈道會聽到,他與信徒這樣的對話:

「布永康牧師,為什麼你允許女人講道呢?」(Rev. Boonke, why you allow women to preaching?)

他前後思想,後來有了靈感,說:「如果你溺水了,會介意救你的人是男人還是女人嗎?」

哈利路亞!我覺得這樣的回答很像耶穌答話的方式:

祂不爭辯、不捲入陷他入罪的問題中。祂知道人心的詭詐,也明白有時人也不懂自己在問什麼;祂清楚,人往往只是陷入矛盾—兩個誡命間衝突因為我們只有行為,沒有去探問誡命背後的深意,或是去綜合、應用它。

在讀經、查經(尤其是四福音,因為那是祂顯現、與世人互動最直接的紀錄)的過程裡,我們可以觀察到,耶穌常常不直接回答門徒、文士與法利賽人或求助者的問題,因為祂瞭解問題背後的動機和人的心思意念,所以他有時以反問回應,有時斥責問者的小信,有時點出問題的矛盾或應有的重點。

《Soul Talk》裡,作者 Larry Crabb 提出了幾點他觀察耶穌講話的模式,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耶穌幾乎不講同理的話,或是說,祂超越了「同理心」和「責任感」,到達「超然的好奇心」。

在這之前,我可是十分看重「同理」的功效的,因為我親自眼見、體會那令人舒適、安然的能力。但我覺得作者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 point 是,耶穌對世人說話,並不逢迎諂媚,並不因為要得人而扭曲了真理,祂的話語可以安慰你(但也許不是你預期的方式),但焦點不是在你身上(雖然你對祂來說既寶貴又重要),也不願那些話語令你深陷自憐、抱怨的情境裡。那些柔軟或使人得力量的話,僅適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過去我沒有意識到,「同理」只能暫時安撫受傷的朋友,我自覺讓他們得了安慰(尤其他們的反應更映證了這個假設),結果自己扮演溫柔天使的角色,也讓受助者頻頻找安慰,結果持續、助長這循環。

沒有連結到上帝的幫助,會一直跳脫不出問題重複發生的迴圈。同理當然重要,但不能只停留在這裡,要有超越的態度和眼光,才能帶領需要幫助的人走向治癒的正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