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後,一直在適應有別於在雪梨的生活,卻感覺好像抓不到重心和生活的步調。
不過持續閱讀書訊和收看福音電視是一直以來的習慣,這讓我稍稍掌握到一點原本生活的樣貌。
先後看到的幾本書,很有意思。先是看到《不怕小孩問:寫給父母的親子性教育指南》,原書名是《Everything You Never Wanted Your Kids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hey’d Ask)》,我覺得能用詼諧幽默來傳達正確的性知識,實在是很酷!
再來是《我可以把妹妹煮來吃嗎?:天真的問題,認真的答案》,原書名為《Father Knows Less: One Dad's Quest to Answer His Son's Most Baffling Questions》 or 《Can I cook my sister?》。書介如下:
狄恩常常無緣無故發問:「爸,哪一種感覺比較痛:是被車子撞到,還是被水母咬到?」、「彩虹是熱的還是冷的?」、「我可以把妹妹煮來吃嗎?」
他口中的那個「爸」,正好是新聞記者傑米森(Wendell Jamieson,紐約時報主編之一)。傑米森決定為兒子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結果竟自己沉迷其中。為了解答問題,他訪問船長、火箭科學家、警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政治人物、他的岳母,甚至約翰藍儂的妻子小野洋子。
原本只是無心插柳,卻成就了一本引人入勝的著作。
其實小狄恩正像一般學齡年紀的小孩,真的很愛發問,其他問題諸如:船的窗戶為什麼都是圓的?被刀刺死是什麼感覺?殺人鯨是不是很壞?我是不是對金屬過敏?烏鴉真的會把人的眼睛啄出來嗎?你為什麼喜歡喝啤酒?我為什麼不能喝啤酒?納粹為什麼是壞人?屍體是什麼東西?警察為什麼喜歡吃甜甜圈?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另有一段影片記錄,他在街上問路人問題,有興趣你也可以看看,在這裡)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許多熱心的網友還原 Sharon Stone 當時發表關於四川地震言論的片段,我仍感覺各界媒體絲毫沒有修正觀點的意思。
在我看到中國的抵制動作、香港藝人走上街頭的抗議行動,許多糞青殺紅了眼的言論,還有人間福報的一篇專論〈輕率評論別人 不符慈悲教義〉,我越來越反感於這事件失控的發展。
(十分諷刺地,我覺得該篇專論指出該報的荒謬,因為其輕率論點和不查證的引用新聞片段之「指控」,才完全不符合其稱的「慈悲教義」。我真的很想投書請他們不要再誤導讀者了。)
Sharon Stone said: “Well, you know it was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at first, you know, I am not happy about the ways the Chinese were treating the Tibetans because I don't think anyone should be unkind to anyone else. And so I have been very concerned about how to think and what to do about that because I don't like that. And I had been this, you know, concerned about, oh how should we deal with the Olympics because they are not being nice to the Dalai Lama, who is a good friend of mine.
And all these earthquake and stuff happened and I thought: Is that karma, when you are not nice that bad things happen to you? And then I got a letter, from the Tibetan Foundation that they want to go and be helpful. And that made me cry. And they ask me if I would write a quote about that and I said,“I would.”And it was a big lesson to me, that some times you have to learn to put your head down and be of service even to people who are not nice to you. And that’s a big lesson for me...”"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雷克
除了寫代禱信,還製作了〈救災專輯〉(圖片即是連結):

「當收集完四川資訊以後,卻發現到另一個幾乎被忽略的區域【緬甸】。
這個死傷超過四川的災區,但卻因為政府採取封閉的政策,導致許多救災支援無法進如,如果不趕快處理,可能會超過百萬死傷。
有鑑於此,而另外收錄了緬甸風災的資訊,匯集成了以下專輯:

整理了緬甸專輯之後,才發現華人對於此事件的關注相當的些微,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再加上軍政府限制救災團體進入,也導致無法動彈的局面。
希望這樣的專輯能幫助基督徒參與,讓世界知道基督徒不是只有口頭上的愛心,而是會付出行動去關懷需要的人。
願上帝親自安慰災難中的人們,成為他們的幫助,也讓我們能付出更多的關愛,讓需要幫助的人得著幫助。」
心靈小憩
的好姊妹宣宣,也根據以往在基督教救助協會工作的經驗及觀察,寫了一篇〈在救災之後〉,
在文中她提到:「心靈的重建,十分需要專業的介入和持續的關懷,特別是在災難發生後的一年內,就會有許多的人會因為親人的喪生、家園的毀壞、身體的殘缺,無法謀生或無法自理日常事物而產生輕生的念頭,若不積極的輔導處理,將會產生極大的社會問題。」
「晚上看新聞時看到溫家寶安慰孩童的方式是一直叫他不要哭,允諾政府會照顧他們,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示範,因為他們此時需要的是同理心的對待,也需要哭作為情緒上的發洩(印巴震災的時候,巴基斯坦的大人和孩子因為傳統的教導,連痛苦傷心都忍住不流淚,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雖然我並不是專業的社工人員,但大陸這方面的資源我想是相對的缺乏(而緬甸就更不用說了),真是令人憂心阿!想起如『生命』這個紀錄片中那些失去親人痛苦許久沒有出路的人們,想起如救助協會的九二一恩典集「愛如千水成甘露」中,因為接受長期關心而露出笑顏的阿逃伯等等,就知道長期的心靈重建關懷有多麼的重要。」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救助協會辦「創傷輔導研習會」 前進災區慰問傷者的原因。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緬甸颶風、四川地震(還有早些的大雪災)、智利火山爆發,還有一直在發生,我們卻常遺忘的各國零星的戰爭。
在遠方、看不到的,我們是否也會當作沒發生過?沒有負擔的,我們是否常常習慣忽略?
「本來資源就是有限的,不是要去比較誰得災情比較慘重,不是要去抵觸現行的政治正確氛圍,要將愛心或種種名義所擠出的資源嘗試送到最有需求的地方去,本來這就只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四川和緬甸目前為止得到的救援物資較缺乏?』我們企業政府投入了二十億(還尚未包括募款晚會)至四川賑災,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是最多的,所以我們應該自豪於媒體迅速動員及血濃於水的呼籲策略讓台灣人的愛心拔得世界第一的頭籌。」(摘自〈
看不到的,就沒發生過?〉)
除了禱告,
讓我用音樂給你力量。
小克說:「就讓我們輕輕禱告、輕輕歌唱。希望這世界更好,希望明天會更好,希望這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能平安快樂、無憂無慮。」
除了禱告,還有很多幫助緬甸災民的實際方法:
緬甸賑災資源總整理。
(很高興看到,
無國界醫師對緬甸颶風的回應。)
除了禱告,聽了
落雨聲,讓我很想家。一個理想,卻不一定存在於現實的家。
一個不擔憂死亡、沒有恐懼的地方;人們互助互愛、彼此扶助,沒有仇視的地方;
一個用溫柔去回應暴怒的所在。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晚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心裡想著一件事,就是人的有限。
最近世界各地的數起天災,總是有負擔要不斷的代禱。
其實一週前就從 David 那裡得知,和一起參加他退修營會的 Noung 的未婚妻,就是住在那遭到 cyclone 襲擊的小鎮,還一直聯繫不上她。
我可以感受那種擔心到無法入眠的心情,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代禱,並交託給上帝。(好在聯繫上之後,她們一家平安無事,God bless!)
我心想伸出援手應該是人的本性吧。有句話說「人溺己溺,人飢己飢」,就是這個意思。
但我昨晚也想到,我們常常能夠幫助那些我們同情的人們,是因為沒有利害關係、沒有特別的愛恨情仇,所以我們樂於伸出幫助的手;如果換做是你的仇敵遭難,人性上(或說是罪性?)有時很難超越那一個拒絕的意念。
昨晚本來就想寫下一篇,紀錄一些思緒感想,關於愛的有限。結果今天祂又讓我再次的檢視一次,所謂人道、愛,和幫助的課題。
angelm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